产品描述
【基源】:药典收入:蒺藜科植物蒺藜丁TribulusterrestrisL.,无其他品种。
【别名】:蒺藜、蒺藜子、白蒺藜、杜蒺藜、硬蒺藜、茨、旁通、屈人、止行、豺羽、升推、即藜、休羽、三角刺、八角刺。维吾尔药物名欧胡日提坎,别名海赛克、哈尔海赛克。
【产地】:全国各地均产,以长江以北产量较大,主产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
【药用部位】:干燥成熟果实,花、茎叶及根亦入药。
【生境分布】:生于砂丘、路旁。广泛分布于中欧、非洲、美洲、印度、中国,全球热带与温带地区均有分布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【植物形态】: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。茎葡匐,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,枝长30~60cm,表面有纵纹。双数羽状复叶对生,叶连柄长2.5~6cm,托叶对生,形小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小叶5~7对,具短柄或几无柄,小叶片长卵圆形,长5~16mm,宽2~6mm,先端短尖或急尖,基部常偏斜,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,下面毛较密。常带果实,果五角形,直径约1cm,由5个小分果组成,成熟时分离,每分果呈斧形,两端有硬尖刺各一对,先端隆起,具细短柄。每分果有种子2~3枚。花期5~7月,果期7~9月。
【采收加工及贮藏】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杂质。置阴凉干燥处贮藏,防霉。
【药材外观性状】:干燥成熟果实——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,呈放射状排列,直径7~12mm。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状,长3~6mm;背部黄绿色,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,两侧面粗糙,有网纹,灰白色。质坚硬。无臭,味苦、辛。
【化学成分】:蒺藜中主要生理活性成份为皂苷、黄酮及生物碱。果实含刺蒺藜苷(Tribuloside)、紫云英苷(Astragalin)、山柰素-3-芸香糖苷(Kaempferol-3-rutinoside)及山柰素,甾体皂苷的苷元有:薯蓣皂苷元(Diosgenin)、鲁斯可皂苷元(Ruscogenin)、支脱皂苷元(Gitogenin)、海可皂苷元(Hecogonin)、新替告皂苷元、山柰酚、山柰酚3-葡萄糖甙、等,还Chemicalbook含有25-D-螺甾烷、5-双烯等。干果含脂肪油3.5%,少量挥发油、鞣质、树脂、甾醇、钾盐、微量生物碱等。种子含生物碱——哈尔明碱(Herminie)的0.002%、哈尔满碱(Harmane)的0.008%等。部位及不同采收期对成分的影响:蒺藜传统采用果实入药,总皂苷元的含量最低;而茎叶中皂苷元含量较高,以六月采集的茎叶皂苷元含量最高。全草在7、8月份黄酮的含量较高,不同产地比较,以新疆、朔州的含量最高。
【产品规格】:刺蒺藜提取物 45%、60%、90%总皂甙
刺蒺藜提取物 规格单 |
||
项目 |
标准 |
方法 |
外观 |
浅黄色至棕黄色粉末 |
目测 |
性状 |
精细粉末,无结团,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|
目测 |
滋味气味 |
与之前提供的样品一致,无异味 |
鼻嗅、口尝 |
粒度(目) |
95%通过80目筛 |
《中国药典》2020版 四部通则 |
总皂甙,g/100g |
45% / 60% / 90% |
UV |
水分,g/100g |
≦5.0 |
GB 5009.3 第一法 |
灰分,g/100g |
≦5.0 |
GB 5009.4 第一法 |
总砷(以As计),mg/kg |
≦2.0 |
GB 5009.11 第二法 |
铅(以Pb计),mg/kg |
≦1.0 |
GB 5009.12 第一法 |
菌落总数,CFU/g |
n=5,c=2,m=1000CFU/g,M=50000CFU/g |
GB 4789.2 |
霉菌,CFU/g |
<50 |
GB 4789.15 |
金黄色葡萄球菌,CFU/g |
n=5,c=1,m=100CFU/g,M=900CFU/g |
GB 4789.10 |
大肠菌群,CFU/g |
n=5,c=2,m=10CFU/g,M=100CFU/g |
GB 4789.3 第二法 |
沙门氏菌,CFU/g |
n=5,c=0,m=0 |
GB 4789.4 |
上一页
南瓜籽蛋白粉
下一页
ONLINE MESSAGE
在线咨询
*注:请务必信息填写准确,并保持通讯畅通,我们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